纵观彦涵传奇艺术人生,它有一股超强的探索激情。这种激情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打击中从不泯灭!他始终保持这种旺盛的创作激情。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1945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彦涵的经典之作《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奋勇出击》《不让敌人抢走粮草》《农民诊疗所》《民主选举》。这些作品不仅唤起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热情,同时也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彦涵的“抗战木刻”不仅具有激越的“英雄”气概,而且还具有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狼牙山五壮士》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形式,《保卫家乡》 《春耕大吉》《军民合作》《开展民兵爆破运动》等一批“新门画”“新年画”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喜爱。这一批经典作品奠定了彦涵在延安画派杰出的历史地位而载入中国近代美术史册。
1957年,他又接受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委托的创作任务,完成了《八路军东渡黄河》《窑洞战》这两件油画巨作,之后又以充沛的精力创作了数百副木刻小品和插图。改革开放后,彦涵的艺术再一次焕发了青春的活力,进入了他的又一个新的转型期。从《春潮》《向大海握手》《天山牧歌》到《人面鸟》《礁石》 《烧荒》《闪电》等一系列创新之作,从写实转向“象征”“寓意”和“抽象”,他还以惊人的勇气和激情表现“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题材。晚年的彦涵已进入一种自由探索状态,他把内心的悲愤、郁闷,兴奋、美好,全部倾注在他的作品中。
晚年我经常到他的“鲁谷”画室参观。每次我都仿佛走进了当代青年人的画室。墙上挂满了“板块架构”“扭曲架构”的作品,从油画到水墨画琳琅满目。他愿与年轻人一起分享他探索的快乐,对往昔的时光又侃侃而谈。彦涵,是从科班出来的艺术家,他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朱德群、吴冠中都是他在杭州艺专的老同学。他原本也有去法国当一名油画家的念头,半个世纪之后他与朱德群相聚在法国。彦涵对朱德群说:“我并没有后悔,你在法国有你的成就,我在国内有我的历史价值。”彦涵在艺术上坚信:“中国人的气质是摆脱不了的,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任何刻意添加的所谓‘中国元素’都是愚蠢的。”在他心目中,惊涛骇浪里的礁石意味着英雄的刚毅,而扬帆远航是他对自由的眷恋和向往……作品欣赏
刘岘:辛勤劳作的啄木鸟
杨可扬:人生要像版画一样一丝不苟,黑白分明爱憎分明的力群古元:给人们以甜蜜黄新波:持刀舞墨,敢能跃马长城他是鲁迅木刻讲习会13位学员之一,
一生铁血丹心为版画,
直到在一次美术座谈会上兴奋发言时倒下
罗清桢:在为自由而战的人们心中刻下深深的印记
新兴版画之父鲁迅和他的版画情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本文来源:80yy.cn